close

  張興華將整理完成的資料捐usb贈給省檔案局
  張興華禮服展示的資料記載了“廬州城陷落”過程
  今天是“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78周年,今天上午,電子工程學院退休教授張興華老人向記者展示了一份多年來的研究成果:這是日軍在侵華關鍵字期間,在安徽的戰鬥中曾使用毒氣的詳細資料,其中在全面侵華的八年期間,日軍在安徽境內就使用過80次毒氣,其中還有一處鮮為人知的細節——儘管當時合肥沒有遭到日軍毒氣的侵擾,但日軍卻在合肥設置了一座生產毒氣的工廠,源源不斷地供應著前線部隊。
  日軍在安房屋二胎徽使用毒氣八十次
  今年67歲的張興華老人,退休前是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的室內設計教授,退休後,他一直致力於搜集日軍在華使用毒氣的罪證。近日,他研究整理出了一份《侵華日軍在安徽實施毒氣戰戰況一覽表》——在全面侵華期間,日軍在安徽境內的戰鬥中,整整使用了80次毒氣。
  在這份記載中,引用了當年報紙的戰事報道、中國軍隊上報和總結材料、日本戰後解密的毒氣戰材料,這些當年的記錄毒氣戰的文字,在如今看依舊觸目驚心:“1938年6月5日,日軍三十團6聯隊,首先在城東進攻中國守軍176師受阻,釋放毒氣筒194個,(摘自日軍《毒瓦斯使用及戰例》);1939年10月16日,日軍120聯隊9中隊在安慶粽子摑附近與中國軍隊遭遇,戰鬥中釋放紅色毒氣筒45個,迫使中國軍隊撤退,該中隊乘勢突擊,刺殺中國軍隊40餘人。(摘自日軍《支那事變化學戰例》……)
  張興華說,為了掩蓋進行毒氣戰的罪行,日軍制定了嚴格的保密制度,規定將毒氣稱為特種煙,彈葯和彈葯箱的標記必須除掉後才能交付部隊使用,但為了區別於普通彈葯,日軍在化學彈劑上印製紅色或藍色及其他幾種顏色的標誌帶。比如:黃1號表示芥子氣,黃2號表示路易氏糜爛性瓦斯,茶色表示氰酸鉀,藍色表示碳酰氯,紅色表示氰化砷。紅色毒氣筒內是氰化砷。所以記載中所表示的毒氣筒顏色,指的便是毒氣的化學成分。
  大部分記載從一手材料獲取
  “這些毒氣戰的記錄,大部分都是日軍軍方所編纂,可信度非常高。”張興華說,為了尋訪日軍曾在安徽使用毒氣作戰的詳細情況,張興華還曾聯繫瞭解放軍防化學院紀學仁老教授,紀學仁老人多年來收集了大量日軍在中國實施毒氣戰的原始材料,張興華在紀學仁老教授研究的基礎上,整理出了這份日軍在安徽實施毒氣戰的資料。
  張興華說,這些材料有《日本軍與毒氣戰》、《毒瓦斯用法及其戰例》、《特種發煙筒用法及其成果利用法》、《徐州會戰、安慶作戰特種煙使用戰例及成果》等。這些材料都是在侵華作戰時分發給各級指揮官,或者分發到軍校,用於指導日軍各部和軍校生實施化學戰教育,這些材料保密性極高,在日本投降前夕大部分被銷毀,但還是有少數被公佈了出來。
  張興華指著材料中1938年前後的記載向記者介紹,比如,日本陸軍習志野學校於1942年編印了《毒瓦斯用法及其戰例》這本材料,短短70頁的篇幅,就記載了大量關於使用毒氣戰的戰例。這本資料屬於絕密資料,戰後幾乎全被銷毀,現存的一本資料被美軍繳獲後,為美國國家檔案館所收藏。張興華所找到的這些日軍在皖北地區使用毒氣的戰例記載,就是從這本資料中獲取的。
   日軍曾在合肥設置毒氣工廠
  在多年的尋找中,不管是在中國國內還是日本方面編撰的資料中,張興華一直沒有查閱到日軍在合肥地區進行毒氣戰的記錄,但幾年前,張興華從著名軍事撰稿人李克峰所編撰的一篇關於日軍在華化學戰的文章中,發現了這樣一個記載:華中派遣軍的野戰毒氣工廠設在安徽省滁縣(今滁州)。曾在九江、武漢和合肥等地設立野戰毒氣分廠,以支援日軍第11軍和第2軍。
  日軍為何在合肥設置毒氣工廠,張興華分析說,當時合肥處於進攻武漢、安慶的一個必經中轉地,其戰略後勤地位非常重要,而且日軍化學戰的補給系統是獨立的,每個方面軍都有自己的毒氣工廠,比如華中派遣軍的毒氣工廠總廠就設置在滁州,在合肥設立毒氣分廠,他當時也是第一次聽說,並且,他在日本官方的記載中,並沒有發現這樣的記載。
  毒氣工廠在哪謎底有待揭開
  從發現毒氣彈開始,張興華試圖在合肥尋找日軍毒氣工廠遺址以及毒氣工廠的目擊者,來求證這一說法,但所獲得的信息甚少。
  不過在今年年初,張興華查找到了一份編撰於1939年6月14日出版的《大別山日報》,其中一篇新聞的描述,疑似為日軍在合肥舉行化學武器試驗:1939年6月上旬,駐扎在合肥的日軍對城內的居民強迫註射一種針劑。被註射的居民“遍體冰涼,精神倦怠”,三天后,日軍軍醫再給居民註射一針,人們才逐漸恢復正常。這件事曾引起合肥居民的極大恐慌,“越城逃避者眾多”。張興華說,他曾在合肥尋訪過一些上了年歲的老人,從老人口中得知,當時,合肥城內曾盛傳日軍在此生產毒氣,日本鬼子註射針劑是拿合肥居民做人體實驗。老人們都說,日軍當年的毒氣工廠位於合肥南郊,但具體位置已經無人知曉。
  “日軍的毒氣工廠當年處於保密的狀態,但按照日軍在各地的慣例,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在1945年投降時,往往將毒氣工廠徹底銷毀,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毒氣工廠的地址更不會在官方記載中出現。”張興華說,儘管這麼多年來,他進行了尋訪,但所獲信息甚少,當年日軍在合肥設置的毒氣工廠在哪裡,這個謎底還有待揭開。
  新聞延伸
  我省曾發現日軍遺留毒氣彈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但日本侵略軍撤出後,在我省留下了大量的遺棄化學武器,至今仍給安徽人民帶來傷害。
  2001年9月29日上午,駐蚌某部以誘爆方式銷毀廢舊炸彈392枚。這些炸彈是蚌埠市在城市建設、基礎建設施工及淮河河道疏浚施工中發現收繳的,從中檢測出4枚毒氣彈並封存帶回。
  2002年6月,在宿州市褚蘭、解集一帶,當地農民陸續挖掘出53枚日制炸彈,其中僅芥子毒氣彈就有8枚。經專家鑒定,這些炸彈內未釋放的毒氣仍有極強的毒性。目前這些炸彈已被安全處理。(合肥晚報 谷嵐李磊 丁繼聖)標簽:合肥電子工程學院 抗戰八年 日軍侵華編輯:岳茜茜  (原標題:一退休教授研究整理出日軍在皖用毒氣情況(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dsioouwvcrr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